第935章 殿试结束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橡皮泥字数:2227更新时间:25/11/04 07:42:14
张谦察觉到皇帝威压临近,心知是陛下驾到,心中不免也是一紧。
但他深吸一口气,想起陛下的知遇之恩,想起自己为民请命的宏愿,便强行压下翻涌的心绪。
自己和陛下是师生,是一路人,拥有着共同的理想,又为何要惧怕陛下呢?
想到这里,他握笔的手更加稳定,继续专注于自己的答卷,并未因皇帝的驻足而慌乱。
李彻见其能在压力下保持镇定,心中更是满意。
他目光落下,看向张谦笔下的文字:
【臣对:窃观天地生养万物,必厚其根基;圣王治理天下,必重其黎庶。今承下问惠民之道,谨披肝沥胆以对。
夫变法如同医病,必先培元固本。民者,国之元气也。
昔管仲治齐,开九府以富国,其实在通渔盐之利;商君徙木立信,其要在使民知法。
故今日维新,当以‘民得十利,不若官减一扰’为圭臬。臣有三策可献:】
看到这里,李彻眼中闪过一丝激赏。
开宗明义,将民本置于核心。
张谦应该清楚自己的优势,论学识他排不上第一,而之所以被点为榜首,就是因为他扎根于百姓之中。
果然,自己没看错。
若是有一日张谦不再为民请命,那他便不再是张谦了,也就是他政治生命终结的时候。
【其一曰轻徭薄赋以养民力。
今有税吏追呼,虽锱铢必征;胥役下乡,鸡犬不宁。
宜划定不加赋之限,更设便民仓,岁丰则籴,岁歉则粜,使耕者不惧荒年。
譬如江南桑蚕,若减一分绢税,则民间多织十匹绫罗。】
【其二曰均田亩以安民生。
今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当效陛下奉国均田旧制,限民名田。
尤要者,新垦荒地许为永业,初免三年税。
可遣农官教民区种之法,使瘠土化为膏腴。】
【其三曰开言路以达民隐。
新政之行,最忌闭门造车。
宜令州县设民情箱,樵夫牧童皆可投书。
每季刊印新政须知,以俚语图解,贴于乡约亭。
凡有司推行新政,必先咨问于此。】
三策皆是来源于基层,倒是与前世现代中国的一些政策不谋而合。
李彻笑了笑,继续看下去:
【至若防贪黩,莫若使民能自护其利。
凡胥吏下乡,须持印信公文;凡征调民力,当日结工钱。
更许百姓联名举发贪吏,查实者擢举报人为乡官。
如此,则墨吏如鼠入明堂,无所遁形。】
【若见老农展颜,织妇舒眉,则维新之效可见矣。
若但见衙署文书山积,而闾阎嗟怨不绝,虽周官复生,亦难为功......】
李彻越看,眼睛越是发亮。
张谦的角度与林清源截然不同,他完全是从底层百姓的视角出发。
每一个对策都围绕着如何减轻民众负担、增加民众福祉、赋予民众力量来展开。
这也正是李彻最欣赏他的地方。
变法之事,最难的从来不在庙堂之上的高谈阔论,而在千村万户的切实感受。
再完美的政策,若不能深入基层,被民众理解接受,反而被胥吏歪曲成为扰民害民的借口,那最终只会沦为暴政。
张谦此文,字字句句都戳中了变法能否成功的关键,那就是民心。
李彻看着张谦专注书写的侧影,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愈发清晰:
此人,可在朝堂历练几年,摸清基层运转的所有关窍后,便是未来主持全国变法的最佳人选!
李彻没再什么,只是默默回到龙椅上,开始看今日的奏折。
日头渐高,金色的阳光洒满宣政殿前的广场,将六百余张书案映照得一片明亮。
随着时间流逝,大部分考生已搁笔沉思,进行最后的检查。
当时辰一到,悠扬的编钟声在皇宫上空缓缓响起,宣告本次殿试结束。
“时辰到——全体停笔——”
怀恩那特有的清越嗓音随之响起。
早已侍立一旁的内侍们立刻上前,将一份份墨迹已干的殿试考卷收走,小心翼翼地整理好,送往指定的阅卷之处。
众学子纷纷起身,大多数人脸上都带着如释重负的表情。
然而,他们发现陛下并未立刻起驾回宫,反而依旧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温和地扫视着他们。
李彻见考卷收讫,学子们也都肃立等待,便清了清嗓子,面带笑容地开口道:
“诸生辛苦了,从今日起,你们便正式是我大庆的进士了!”
下方所有学子精神都为之一振,一股巨大的荣耀感油然而生。
李彻略作停顿,看着一张张充满朝气的面孔,继续笑道:
“殿试之前,朕未曾与尔等细说,是怕扰了你们心神。如今考试已毕,朕便告知尔等:”
“此番殿试之后,所有进士,将依成绩分为三甲,一甲仅取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此三人,赐进士及第!”
状元、榜眼、探花!
这三个闪耀着荣光的称号,让无数学子心跳加速。
“二甲,取若干名,赐‘进士出身’。”李彻继续宣布,“三甲,亦取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他特意补充道:“此外,二甲与三甲的第一名,皆尊称为传胪。”
众生闻言,心中皆暗自盘算。
三甲等级分明,代表着不同的起点。
‘进士及第’与‘同进士出身’,虽只几字之差,在官场之上或许便是天壤之别。
而‘传胪’虽不及一甲荣耀,亦是二甲、三甲中的翘楚,足以光耀门楣了。
李彻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知道这分甲之事已在他们心中激起了波澜。
他不再多言,朗声道:
“具体名次,仍需待朕与诸位阅卷官细细评定后,再行昭告天下。”
“诸生暂且回去安心等待,静候佳音!”
“我等谨遵圣谕,谢陛下隆恩!”众进士齐声应道。
李彻笑着开口道:“还叫‘陛下’,忘了朕之前所说,你等皆是‘天子门生’了!”
众生微微一愣,随即还是林清源脑子好使,第一个反应过来:
“学生林清源,参见恩师。”
众生这才恍然大悟,纷纷激动开口道:
“学生,参见恩师,谢恩师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