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 护送学子到辰州府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西门七仔字数:2288更新时间:25/05/16 22:04:45
    收割的好的青菜,人吃不完,猪也吃不完,最后全拉回衙门,让汪嬷嬷晒菜干。

    既然青菜的产量能提高,下一步就用谷子做试验。

    衙门有官田,孙山打算划出一片稻田做试验基地。

    如果真的绝收或者产量不好,只能自掏腰包,把亏的谷子填进去了。

    孙山回到衙门后,走入“办公室”干活。

    这些天大家都忙于夏收事宜,所以整个衙门变得空荡荡。

    抓生产永远是重中之重,衙门的一年的主要收入全靠田税了。

    其实这个主要收入相当得不靠谱,完全看天吃饭,而且田地能收几个税?

    收回来的粮食不怎么值钱。要收就该收商税。

    只是想收商税,谈何容易?不少奸商偷税漏税,想查出来实在太难。

    就算查出来,背后的关系错综复杂,更是难收上来。所以只能盯着肉眼可见的田税使劲地薅。

    孙山坐在椅子上,不由地陷入沉思。

    最好衙门有自己的产业,不依靠百姓的赋税吃饭。

    就像某个大型国企,是交税的大户。相当于相当于21个某为或28个某讯。

    孙山迫切地希望衙门有这样的国企,这样就不用反复剥削百姓了。

    孙山想了想,目前需要等鸟粪试验多次,才敢正式推广。

    一经推广,衙门这么肯定有不少收入。

    第二个可利用的就是每年的服役,这是免费的劳动力,得要好好使用。

    先帝的“新赋税”改革的不知道春风还是冬风,并没有吹到沅陆县,所以这个的百姓依旧要来服役。

    说到新赋税政策,孙山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腰斩了。

    要不然怎么一直吹也吹不过来呢?

    想到这里,不得不叹气。

    先帝改革得晚,又死得早,新帝目前看追求稳定,没什么大的举措。

    看来这个政策多半会夭折,或者改着改着就变样子了。

    像孙山这种远离中央的低层官,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

    如果不再到京城,或许根本不知道还有“新赋税”这件事。

    孙山想起了周大人。

    当初提出反对意见,被贬到滇南,如今改革依旧未落地,实属冤大头。

    孙山摇了摇头,不再多想。

    目前主要是赚钱,好让衙门的库房满满,同样也让自己小小发财一把,给小肥妹做嫁妆。

    转眼七月初。

    沅陆县的夏收陆陆续续地展开到完成。

    今年天公作美,无风无雨,而且晾晒粮食时,竟然大晒天,谷子一下子就晒干,出奇的顺利。

    孙山见状也高兴,从田里把粮食收纳入库,顺顺利利,恨不得烧炮仗庆祝庆祝。

    衙门的人也喜笑颜开,有粮食入库,代表工钱能按时发放。

    嘿嘿,大家的日子平平安安地度过。

    孙山也走在第一线观看百姓收割,使用的农具已经算得上非常成熟了。

    唯一的区别就是铁实在太贵了,割禾刀的质量参差不齐,当然也没有脚踏板的打谷机。

    没办法,工业没发展到这个地步,就算知道原理,也做不出来。

    衙门除了监督百姓夏收,还负责发放一些农具。

    比如锄头,镰刀等等。当然这些往往有关系的大户先要到。

    孙山刚来不久,第一次经历夏收,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切照旧。

    夺权需要一点一点来,太猛地夺权害怕引起官吏的大大反弹。

    孙山不像先帝那样没时间。

    孙山有的是时间。

    夏收没多久,就准备夏播。

    孙山便要了一大片官田做试验。

    王县丞疑惑地问:“大人,你要这么多官田做什么呢?如果收不到田税,恐怕.....”

    孙山直截了当地说:“往年收多少粮税,如果不够的,我补回去。”

    王县丞:......

    他还能说什么?

    孙大人都说准时纳税了,至于中途的田地荒废也好,种果树也好,或者养鱼也好,只要把税交上来,任务就完成了。

    王县丞只好按捺住疑问,点了点头说:“下官明白了。”

    孙山选官田,特意选显眼的地方,好让附近的百姓知道他的官田是如何种的,如何施肥。

    如果鸟粪有用,产量增大,附近的百姓一目了然。

    一个百姓知道,等于全县的百姓知道。

    眼看着粮食增收,只要不是傻子,都会来打探消息。

    这是妥妥的不花钱的广告。

    当然如果产量无区别,甚至减产,那就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

    最多被百姓议论几句。

    转眼就到七月中旬,距离院试也不远,参加考试的童生也忙碌起来。

    办理手续的部门一直盼着这一遭,因为这是个增加收入的好机会。

    孙山想了想,特意找上邓教谕,问道:“教谕,今年我们沅陆县有几个人去参加院试?”

    沅陆县的文风比黄阳县稍微强了一点,但处于湘西,崇山峻岭之中,强也不会强到哪里去。

    邓教谕说道:“大人,这次去辰州府参加院试的大概50人左右。”

    50人就代表有50个童生。

    相对于富裕地方,可谓少得可怜,但比黄阳县又多许多。

    孙山想了想便说:“这次县衙这边会派护卫护送学生到辰州府,如果学生需要,就到你这边报名。”

    邓教谕一愣,眼睛一亮,不敢置信地问:“大人,你的意思是衙门会派人送学子到辰州府参加院试?”

    孙山认真地点了点头:“是,衙门这边派人护送。”

    顿了顿,补充道:“不收钱。”

    等邓教谕双手颤抖,激动地说:“大人,你的话当真?不收钱?是护送过去,还护送回来吗?”

    沅陆县到辰州府要走三天,路倒是不远,可山路崎岖,害怕途中遇到山贼,野兽。

    每次到辰州府考试,路费算是一笔不少的开支,不少贫困子弟因为囊中羞涩,难以参加考试。

    孙山确定地说:“一来一回都不收钱。这次衙门派人护送他们到辰州府。”

    这次院试时间定在八月中下旬,晚稻已经插秧完毕,可以让孙大力等人护送学子到辰州府。

    孙山和邓教谕确定护送的来回时间。

    提前十天出发,考完后三天回沅陆县。

    如果要等成绩,自个留下来,再找人组队回家。

    衙门这边不会等成绩宣布才回来。

    脚踏板打谷机,谁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