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封公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大噢字数:4917更新时间:25/02/20 14:27:30
                             
                         
                        
                        
                                黎元十一年,春。
    高丽国覆灭。
    只不过,打下其国都,俘虏其国王,仅仅只不过是开始。
    而且朝鲜半岛的官员、百姓,都有着十分丰富的与中原抗争的经验。
    即便是被打灭国了,只要这片土地的百姓还在,他们就有可能起来反叛。
    可以说是一点都不比草原容易统治。
    关键是,他们还相当地有文化认同。
    即便他们使用的仍然还是汉字。
    但是他们却全都说的是朝鲜语。
    而说的根本不是汉语。
    这也就导致了,即便你今天把他们给打灭了,一旦统治不好,他们还是有可能会反叛的。
    而此时,大宋所能控制的,也不过就是高丽的几座大城而已。
    也远远还谈不上,控制了高丽的整个疆域。
    甚至在南方的地区,百姓可能都不知道,大宋已经将高丽给灭亡的消息。
    只能说……
    打下来才刚刚仅仅只是开始。
    一旦有什么使其贵族不如意的地方,对方肯定还是会反叛的。
    因此攻下了开京后,接下来,也是先派人到各地先去进行劝降。
    同时,严加管束士兵,不能到处去抢掠。
    一旦开了抢掠的头,接下来也就别想再安稳地统治这一片地方了。
    到了这一年的五月底。
    慢慢地,高丽各地这才安稳了下来。
    当然!
    期间也跟高丽的臣子们开了一个会。
    那就是接下来,谁来当这个王。
    赵衡也是自荐,他觉得他还不错。
    问有没有反对的。
    此时……
    便有人站了出来,表示反对。
    赵衡也没有生气。
    毕竟……
    在来之前,他就知道肯定有人会反对。
    赵衡便跟对方说道:“这开京,当年还是大汉的,辽东四郡听说过没有?当时还根本没有高丽的事。”
    “这里在当年,本来就是汉人居住的地方。”
    “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说,汉朝其实也是攻打当地的古辽东部落首领得来的这四郡。”
    “可现如今,那些古辽东部落早就没有了。”
    “这王氏,要论其先祖,也是新罗人。”
    “可这地方原来也不是新罗的。”
    “这些历史上的纷纷扰扰,谁又能够说得清?”
    “我爹爹曾说过,这地上的所有人,都是猴子变的。”
    “那难道要把这片地方还给几万年,几十万年前的那些猴子?”
    “因此,我以为,还不如往前看!”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接下来怎么更好地活下去,才是正道。”
    “你们很多都是学儒学的。”
    “你们都有着忠君的思想。”
    “这当然是对的!”
    “可高丽,作为大宋的藩属国,却不听大宋的命令。”
    “这难道也算是忠?”
    “这也就不怪大宋会派我来攻打你们了。”
    “你们回去好好想想,到底是高丽一开始就不占理,还是大宋不占理。”
    “明日,你们若是想通了的,就来上朝。”
    “若是还是觉得是大宋的错的,那你们就待在自己的家里,以后,就当个平民好好地活下去吧。”
    ……
    一番话说完。
    第二天。
    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立马便开始向新君行礼。
    这些个儒家士大夫啊,嘴上的道理说得一个个都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
    实则……
    还不是想当官,想做人上人。
    讲道理!
    他爹爹早就把这些人给看透了。
    当然!
    要想劝降他们,也不能跟他们就这样直勾勾地说。
    还是得给他们讲一讲道理。
    只要你的这个道理,能够让他们放下自己的自尊心,他们自然而然的,也就会主动过来投靠你了。
    就拿高丽是大宋的藩属国这一点来说,你本身不听大宋的号令,这就是不忠的表现,挨揍那不是很正常的事。
    这不忠自然也不是儒家对他们士大夫的品格的要求。
    事实上……
    就是给他们一个台阶下。
    聪明人都知道,此时此刻,应该怎么选。
    难不成……
    你还真想成为一介平民?
    到了第二天……
    这前一天在的,基本上都来了。
    毕竟当初的王已经成为了过去,已经被送去幽州,然后估计要被锁在汴京,现在,怎么保持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这才是最重要的。
    ……
    而与此同时……
    大宋这边。
    练兵的事,也还要继续。
    只不过这一次是赵昕第一批最小的儿子,赵熙。
    这一次由于目标是日本。
    所以,这训练的也是一批海军。
    准确地说……
    其实是海陆两用吧。
    而此时的日本,也早已从高丽使臣的口中得知大宋攻打高丽的消息。
    只不过……
    这来来去去的,日本估计也有点腻了。
    甚至于,都不知道该不该信对方才好。
    因为总感觉对方在骗自己。
    不过……
    考虑到事情紧急,万一是真的呢?
    最后……
    经过了日本君臣的一番讨论之后,他们打算先派人到高丽去打探一下消息,如果消息确实属实,那再出兵。
    结果……
    不打听反倒还好,一打听,高丽似乎连王都开京都让人给攻占了。
    那还支援个屁啊!
    然后,便舍弃了高丽的使臣,自己跑了回去,并且把这消息给告知了白河天皇。
    可这一来一回,又是至少二十多天,一个月过去了。
    白河天皇得知后,知道高丽基本上是没戏了。
    毕竟连王都,都让人给攻占了。
    干脆也是想着,要不就这样算了!
    毕竟……
    与其跑那么远去,还不如让自己人留在本土作战,免得两边跑。
    随后便让人在北九州一带,加强布防。
    防止大宋的船只在他们的国土登陆。
    同时……
    派人收集一下大宋的情报。
    虽说……
    其实他们根本无法收集得到。
    而赵衡在控制了高丽后,接下来,也是控制高丽的海军。
    这少归少,但终究还是有的。
    然后布局在高丽的南边,同时,让高丽士兵,防止日本登岛。
    从地方的官员口中得知,他们曾经有一位使臣,去过日本,而且还把日本的使臣给带了回来。
    只不过……
    后面这位日本的使臣得知了消息后,便又立马逃回去了。
    赵衡便知道,日本估计接下来怕是要跟他们开战了。
    可赵衡还有大把关系要去理顺,这才没有空去理会对方而已。
    不管如何……
    先联姻再说。
    跟他二哥赵宏学,娶一个,纳四个。
    只能说看得那是眼花缭乱。
    与此同时……
    赵衡也是将这消息报告给了自己爹爹。
    赵昕得知对方已经安排妥当后,倒也没有再管什么。
    这年。
    大宋打造出第一艘中型适用于内河航运的蒸汽船。
    长约七丈,宽两丈。
    不过……
    感觉好像并不是很实用。
    怎么说呢,就是用的煤炭实在是有点多,而所运的货物,却是有点少。
    从经济的角度上来说,似乎不是很实惠。
    然后,所有的工匠自然也是聚集起来,商量该怎么弄才好。
    虽说做出来,就已经是不错了。
    可如果只是做出来,而没有实用价值的话,那也不行。
    然后……
    所有人便七嘴八舌地进行各种假设跟讨论。
    有一说一!
    赵昕也帮不了他们什么忙。
    因为船的数据这种东西,他所了解到的,还真的不多。
    不过……
    他觉得,这明轮还是前途不大,不如改成螺旋桨的。
    据说,螺旋桨的速度至少是明轮的两到三倍。
    如果能快两到三倍,那就约等于是省下了两到三倍的煤。
    完了,众人便又研究这螺旋桨该怎么做。
    有一种用齿轮带动的螺旋桨,可以不用担心用了螺旋桨以后,这船只密封不到位,就会进水的问题。
    只不过这种用齿轮去带动的螺旋桨,肯定没有直接把螺旋桨直接按在发动机所带动的连杆上那么直接,那么效率高。
    经过了一番改进后。
    许昌这边。
    果然!
    所造出来的蒸汽船比一开始肉眼可见的要快得多了。
    只不过……
    如此一来,这螺旋桨也容易被水草什么的,给缠住。
    而且……
    你这螺旋桨、齿轮什么的经常都需要被泡在水里,感觉很容易便会生锈。
    这使用的寿命似乎也不太长。
    除非你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便直接换一个。
    但如此一来,这成本也就高了。
    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工匠们去解决。
    这年。
    由于加快了铁路的修建速度,截止到六月,这从开封到幽州城的铁路,也是近乎完成了差不多三分之二。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估计最慢再有两年的时间,应该也要全线通车了。
    到时候……
    如果是对铁路的班次进行合理的规划,将每年可以为大宋提供约四百多万,到五百万石的输送量,甚至极限的话,说不定能到六百万石。
    而且相信,到时候蒸汽机车的运输效率,肯定又会有不少的提升。说不定运的也就更多了。
    这一年……
    欧阳修年纪大了,请求致仕。
    而且说起来,大宋的宰执,是不能做超过四年,还是多少年的。
    一般到了那个时候,就要有人弹劾,不能对方再当下去。
    只是……
    由于赵昕一直都用着顺手的缘故,也对对方比较地信任,因此这才没有换掉对方。
    欧阳修也给赵昕举荐了人。
    说曾巩不错。
    此时的曾巩,也就已是中书舍人。
    毕竟……
    跟了自己这么多年,还没有升过官,那就有点过分了。
    另外……
    除了曾巩,欧阳修觉得王安石其实也不错。
    不过赵昕才不舍得让王安石回到朝堂上。
    赵昕觉得,王安石理财还可以。
    能把他的粮仓以及青苗业务给打理得井井有条,因此,自然也就没有让对方回来的打算。
    说实话!
    对于欧阳修的离开,赵昕也有点不舍。
    可没办法啊!
    人家都那么老了,鬓发都斑白了。
    也不能说完全不体谅人家。
    再说了,赵昕也早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
    因此……
    也就跟对方演了一会戏吧。
    再让对方干半年,这致仕的事,明年再说。
    别弄得对方一提想要致仕,自己就直接把对方给踢开,那就显得有点太过于冷血了。
    另外……
    除了曾巩、王安石,还有一个叫做韩绛的。
    很多人都说,对方有宰相的气度。
    说实话!
    对方的气质,也确实是那样。
    不过赵昕更加看好的,却是对方喜欢打击豪强。
    在地方上就任的时候,不止一次跟地方豪强、富商斗争。
    而且,对惩治贪官污吏方面,也有一些贡献。
    唯一有点冒险的却是,又是一个愣头青。
    虽说年纪不小了。
    但是却颇有几分嫉恶如仇的样子。
    这样的人,他只相信他认为对的道理,到时候,自己不一定能跟对方合得来啊。
    所以……
    思虑一番过后,他觉得,还是选曾巩吧。
    起码曾巩已经被自己给调教过了,是听自己话的。
    至于韩绛,还是把对方送到西夏兴庆府去吧。
    让他去管理那边的民生事务。
    另外,把赵珣给召回来。
    都说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赵昕觉得,自己还是要给赵珣一点太平日子的。
    赵珣得知了消息后,也是给赵昕上奏疏说:“官家,臣不需要休息。”
    赵昕便回复:“你要这样说,我可要真的把你永远丢那了,还是回来吧,打了一辈子的仗,难道还能不歇一歇么?我再给你封一个国公!”
    说起来……
    赵昕很少给别人封国公。
    因为都已经给赵珣封了陆军元帅了。
    所以这国公该封个什么好听点的名字,还真的有点难。
    考虑到赵珣这些年来兢兢业业,有李绩镇守边疆之功,要不……给对方封一个英国公?
    不过感觉这有点重复了。
    有些拾人牙慧的感觉。
    干脆……
    那就封对方为英卫公吧。
    英国公是妥妥的满足的,卫国公感觉还差了一点。
    消息传出。
    赵珣应该是赵昕唯一封的国公。
    至少……
    在赵昕这一朝,是这样。
    至于说欧阳修等人要不要也封国公。
    讲道理!
    他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确实应该给你们封一个国公的。
    但是,想国号这种事情,有点让赵昕脑瓜疼。
    而且这欧阳修都封了,其他人要不要呢?
    因此……
    还是以后再说吧。
    计划是有的,只不过不急于实行。
    而且……
    他的十七将的其他人都还没有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