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巧计破三军
(上半部已完结)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宁广林字数:2381更新时间:25/05/21 14:29:17
徐朗不知道几位女将这几天在忙什么,即然她们不说也不便去问,便主动把执勤和其它各项捡查之后也去休息了。
到了第二天,众人都疑惑不解的盯着军师的一举一动。只见他身边陆续聚集了二百多名大姑娘小媳妇,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擦得锃明瓦亮的铜镜子!
当兵的更胡涂了,这不能是给我的这些光棍找媳好吧!包括大将军徐朗在内,谁也没弄明白啥情况。
时间很快就到了午时,这段时间是一天当中最热的。只听秀英一声令下,这二百多人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均匀分布在东门和南门两个方向。
然后这些人一同拿起镜子,每二十个人一组,由一名组长负责首先拿镜子对准炙热的阳光,再把光亮返照在城下军营的帐篷或粮草堆上,其余十九个人也随着组长拿着镜子把太阳光集中在一个亮点上。
城上城下的士兵都在傻愣愣的看着热闹,看这二三百道光束一齐闪亮,在阳光的映照下更加耀眼夺目。可时间稍长,奇迹出现了!
只见光点之上逐渐冒出了轻烟,而且越来越浓,在微风的轻拂之下,蹭的一下窜出了火苗!一处,两处,不一会儿便四处火起,继而连成一片,演变成熊熊大火,在整个伪军营区里迅速慢延起来。
徐朗这才算彻底明白过来,“来人,击鼓升帐!”
片刻之间众将校均已到齐。
徐朗笑容满面,“众将官,大家都看到了,咱们军师神机妙算,城下的敌人己成无头苍蝇,到了咱们杀敌立功的时侯了!下面就请军师点兵派将,争取把敌人一举全歼。”
月先拿起第一支令,“梁勇周亮仇天龙三位将军听令,命你三人带领五千人马,多备硫磺烟硝,冲过孔彦舟大营后,从四面八方问徐文大寨放火,然后堵截逃出来的敌兵,杀得越干净越好。”
”第二支令,秦月桥孔方李琨听令,命你三人带五千人马杀向东门大营,主要目标司马良和那位不知名的将军,勿使一人漏网。”
”第三支令,高云虎丘同文卢秀英孔英莲随本军师带五千人马杀向孔彦舟大营。其余诸将随大将军守城。”
一声令下如山倒,一万多人马大开城门,向三处敌营发起猛攻,把积攒了几个月之久的怒火,如火山爆发般冲向敌营之中。
这场大战直杀到天黑之后方才收兵回营,伪齐的两万人马被烧死杀死的不计其数,损失巨大,卢秀英杀死敌营副将贺辉一名,孔彦舟负伤在逃。
司马良徐文烟熏火燎的像灶王爷一样,带着残兵败将向东平方向跑去。刚跑出二十余里的一个险要去处,就听前边一声炮响,亮籽油松一齐点着,又杀出两三千人马来。
正是老将军黄信和守青风山的陈方亮和梁春二将,这些人马早已养好了精神,堵截这些逃兵简直就像砍瓢切菜一般。
陈方亮拍马舞枪直取徐文,黄信截住司马良打在一起,几个人在灯火的映照上就像走马灯一样绞在一起。越打人越少,只见伪齐兵连跑带杀,剩下的已是寥寥无几。
这仗还打啥呀,徐文又拿出两人败俱伤的打法才得以逃生,一路上收拾残兵加起来也不过两千余人。
徐文司马良领着这此人拖施拉拉的往东平方向走去,虽然早己疲惫不堪,却在暗自庆幸拾得一条命回来,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可惜他们高兴得有些过早,就在这时只听一声炮响,从黑暗中又杀出一队人马来。亮马油松瞬间照得如白天一般,正是东昌府兵马都监程士杰带来的一千人马。只见他立马横鞭高声大喊,“徐文,本将军在这儿等候你多时了,你这卖国求荣,残害忠良的贼子,今天夜里便是你的死期,来呀开弓放箭!”
竹节钢鞭在空中一举,箭如飞蝗一般射向这些残兵败将,精疲力尽的伪齐兵慌乱中无处躲闪,被射死射伤近半。
司马良徐文拨马就跑,这里是青州和东平的交界处,也是山地与平原的交会处,程士杰奉军师之命守在这儿险要之处。
徐文和司马良二人见此路不通,拨马就往旁边跑,没跑出几里便在一个转弯处,像下饺子一样掉下去不少,司马良在前面收不住脚,连人带马跌下山谷。
把徐文吓得冷汗直冒,后面的宋军一路狂追不止,弓箭在前像围猎一样,可猎物却越来越少。
徐文骑在马上目标太大,这小子灵机一动,趁着这时弃马而逃,躲在一个隐敝之处,直到后半夜宋军走远了才敢出来,带着仅剩的一点残兵逃回东平。
不得不说,在逃跑这这一点上,徐文不如孔彦舟。早在宋军杀进大营后,就躲在黑暗之处,又逃过一劫。
至此刘豫再也不敢对徐朗抱有进攻的幻想,他已经没有了再次围攻青州的本钱。
一年以后,刘豫又把都城迁往河北大名,就是当时的北京城。
徐朗这边很快又恢复了东平府,属下各县镇。凡有抵抗者一律格杀勿论,绝不手软。
由于罗知县被徐文所害,徐朗与东平知府合议,任命梁春为平阴县代理知县,与盛云共守边防。
陈方亮升任东平府兵马统制,周亮为都监,高云虎梁勇仍旧任兴德军先锋大将,梁勇兼任马军统领,品级与陈方亮差不多。
孔方升任县尉,副县长兼公安局长,欧阳宇为汶上县马步军都头。石宇接任梁春为清风寨知寨,只有小六子仍然留在将军府里任中军校尉。这小子机灵勤快,成了月先军师的得力助手。
此时东京留守宗泽已经含恨离世。接任者杜充闻金兵南下,早已逃得无影无踪。到此鲁中各州县建制皆已恢复如初,各县大小官吏各复原职。
下面再重点介绍一下宋朝的东平府,就是现在的千年古城,州城镇。
位于古代济水和文水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之处。最早的东平府当时叫郓州①,咸平三年黄河决口,淹没了郓州城。当时的姚知州奏请英宗天子,把郓州迁往王陵山前五公里处,他就是州城最早的奠基人。
再后来,这座独具特色的城市,曾经毁于战火,明清两次重修,并设五门。由于城内地势低洼,水溏众多,所以芦苇蒲莲丛生。每年春夏之交,半城荷花,鱼歌唱和,风景不亚于江南水乡。
由于后来运河淤积严重,主要交通方式由水路改为陆路。也因州城地势较低的原因,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东平县把县城迁至一零五国道和三零一省道交叉处的后屯村,今天的东平位于州城以西二十公里。
所以说,现在的东平县,已经不是历史上的东平府了。
诗日;
书中真迹遍山东,
年号皆与史官同。
细微末节求真处,
忠奸善恶看分明。
①郓州,古东平府的前身。
本书上半部已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