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我的区长爸爸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吃两个柠檬字数:2012更新时间:25/09/07 19:49:15
    【终于,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诞生。】

    【不论出身,不论社会关系,只论考试成绩。】

    【从理论上讲,这对老百姓是好事。】

    【但不管什么事,一扯到理论上就要完蛋。】

    【科举制度坏在哪里呢?】

    【坏就坏在其考试科目太多。】

    【科举制度在最初诞生的时候,考试科目包含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算术、时事政治等等五六十科。】

    【甚至,就连人身板直不直,相貌怎么样,气质怎么样,长得帅不帅都要考。】

    ......

    此时,各朝的大部分古人不由得感到诧异万分。

    科举制度刚刚诞生的时候,平民子弟虽然可以通过考试入仕,但早期科举名额依旧有限。

    所以,早期科举参与的人数也不多。

    因此,只有极少数古人才知道早期科举的真实情况。

    此时,他们感到很是不能理解。

    若是一位富家公子,吃得好,穿得好,住的好。

    自幼养尊处优,生得白白净净,一进考场就占尽优势。

    而农民的孩子,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空闲的时候才能学习一下。

    十八的年纪,却看着像八十。

    这样的农家子弟,可能连考场都进不了。

    科举制度的创立,本意是要打破门阀对朝堂的长期垄断,为寒门子弟开辟一条晋升的通道。

    让真正的人才,能够入仕。

    那为何科举制度还会对人的相貌产生偏见?

    这不妥妥的还是更加偏向门阀嘛。

    不过,他们突然联想到了唐朝的著名落榜生黄巢。

    貌似就是因为长相不佳。

    所以,以貌取人这事,并非无迹可寻。

    ......

    【而且就算考生形象好、气质佳,可科举考试那么多科目,每一科都要花钱。】

    【作为老百姓的孩子,根本无力承担。】

    【况且家里那么多农活要干,学一科都得忙里偷闲。】

    【那么多科目,根本就没时间学。】

    ......

    各朝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对此深有体会。

    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若是想在科举中杀出一条血路。

    真的是难如登天!

    ......

    【除了这些,还得考虑一个问题,判卷老师的主观性。】

    【主考老师在阅卷时直接说,你的观点我很喜欢,但你的文笔太烂。】

    【不好意思,你没通过。】

    【又或者,你的文笔特别好,但你的观点我不喜欢。】

    【那你也照样也别想上榜。】

    ......

    杨坚也逐渐看出问题在哪了。

    文笔、观点,这些都是很主观的东西。

    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根本就没有统一的标准。

    ......

    【即使夏洛的作文写得再好。】

    【袁华只要写一句,我的区长爸爸。】

    【直接就把判卷老师的主观性干爆了。】

    ......

    夏洛、袁华是何人,各朝古人不知道。

    但是,他们都能猜测到,区长爸爸是何意。

    袁华的爸爸,必定是位高官啊!

    所以,夏洛即使再妙笔生花,也不如一句“我有一个区长爸爸”,给判卷老师的印象强烈。

    ......

    【所以在科举制度诞生后的几百年里,老百姓的孩子还是很难通过科举翻身。】

    【就连黄巢这种土财主的孩子,进了考场也照样吃瘪。】

    【不过人类是会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

    【哪里有问题,就改善哪里。】

    【于是,到了明清两朝,八股文闪亮登场。】

    ......

    洪武年间。

    朱元璋微微颔首。

    这才对嘛!

    八股文是吸取了无数经验教训的产物。

    哪里会有后人说的那么不堪!

    ......

    【科举考试的科目不是多吗?】

    【简单!】

    【那就把杂七杂八的内容都砍掉,主要就从四书五经里面出题。】

    【对老百姓的孩子来说,这就等于直接降低了学习成本。】

    【明清两朝的印刷技术已经比较发达,随便哪家书店就能买到完整一套四书五经。】

    【不必再花钱去买其他书籍。】

    【判卷老师不是有主观性吗?】

    【这也不难解决。】

    【所谓八股,就是破题、乘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说白了,八股就是答卷的格式。】

    ......

    李世民此时是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

    八股文就像是给考生画好了框框,考生只要按照这个框框往里填内容就行。

    所以,那位袁华只能老老实实按照这个格式写,无法炫耀其区长爸爸。

    判卷老师也只能老老实实按照八股文的标准去判卷。

    不能以这个人不符合胃口,那个不符合爱好为理由来判卷。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

    【当然,八股文不能完全消灭判卷老师的主观性。】

    【但它也并非毫无作用,大体上有个相对稳定的控制区间。】

    【当今高考语文的作文题,评分也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因素。】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对古人要求那么苛刻。】

    【现在,你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八股文了吧?】

    【不可否认,八股文存在着诸多弊端。】

    【它限制了考生的思想,使文章变得刻板僵化,缺乏创新和活力。】

    【但在古代,八股文是对老百姓的孩子最公平的一种录取制度。】

    【也是最高统治者在权衡各种利弊之后,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