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合作

类别:女生频道 作者:暮角格韵字数:5199更新时间:25/10/10 11:03:36
    (一)

    从V公司走出来,林海东对秦科说:“你最后说的那四句诗,是伟人说的,还会是你自己杜撰的?”

    秦科笑道:“林总,我哪敢贪名伟人的诗词?这四句诗是伟人和柳亚子先生一首七律中的后四句。”

    林海东笑道:“我又涨知识了。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一句画龙点睛,V公司的高管得好好斟酌一番。”

    江嘉允由衷地赞叹道:“秦总,你一个人就把她们一帮人说得哑口无言。有礼有节,有理有据,抓住要害,言辞温和又不失锋芒,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秦科笑道:“嘉允,发挥我们的优势,但不盛气凌人;发现她们的弱点,但要宽容和鼓励;找到双方利益共同点,就不难了。下一次,安排你去应对客户,怎么样?”

    看着秦科的眼睛,江嘉允说:“秦总,你让我去,我就去。但你必须在场,否则,我会心虚。”

    李童说:“秦总,我做不到像你那样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用词得当。”

    秦科说:“李童,这需要多思考,多历练。下一次,我要你们独自面对客户。”

    李童说:“秦总,我也需要你在场,给我撑腰。万一我说砸了,你还能马上救场。”

    柳雨薇说:“秦总,你说只要她们有需求,我们公司就会派人来支援V公司。V公司会像这一次这样,支付给我们额外的费用吗?”

    秦科笑道:“雨薇,你想留在这里一段时间吗?如果你愿意,我没有意见,但得看V公司是否会亲自点我们的将。到时候,我会就费用问题,提出我们的意见。放心,一定不会亏待你。”

    李童说:“秦总,那我也愿意留在这里。如果能拿双份工资,谁会不愿意啊?”

    江嘉允却说道:“秦总,我不想长期留在这里。我愿意跟着你,去面对新的客户,去见识更多。”

    秦科笑道:“不论是谁,都要着眼于公司大局,执行公司的决定。你们五个人都是公司的业务骨干,既要独当一面,还要互相协助。你们要记住,在客户面前,你代表的就是C公司。”

    听了秦科的话,林海东笑道:“秦总,你说了这么多,我怎么感觉你好像要离开我们一样。你不会是又有什么更宏大想法了吧。”

    看着林海东,秦科心想他不愧是自己的老同学,从自己的几句话中就能听出一些不同的意思。现在还不能跟林海东透露自己未来的计划,于是,他笑道:“林总,你想到哪去了?C公司需要更多像她们五位这样优秀的员工,这样,我就会更轻松一些。”

    回到宾馆,秦科和林海东一起给沈菁打电话,把今天跟C公司谈判的经过说给她听。

    听了他俩的汇报,沈菁笑道:“秦总说得太好了,做得很正确。我们就是要抓住谈判的主动权,让她们好好思量一番。你们也不必太着急,我估计V公司很快就会有答复了。”

    (二)

    接着,沈菁把了解到的关于张昉的信息说给他俩听。

    张昉和滇省信息产业厅长丁玉山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张昉的母亲离婚后,带着他,嫁给了丁玉山的父亲,丁父曾经担任某部委高官。张昉很聪明,考上P大,拿到哲学博士学位,让他母亲引以为傲,丁父也非常喜欢沉稳的张昉。在张昉向丁父提出从政的想法后,凭着张昉P大博士的耀眼学历,丁父让张昉进入信息产业部,任职一名科长。

    丁玉山比张昉大10岁,毕业于T大学,是C公司中国区总裁齐国胜的同班同学。齐国胜家境贫穷,家境富裕的丁玉山经常资助齐国胜,两人结下了非常好的同学友情。丁玉山大学毕业后,在丁父的帮助下,也走上了仕途。

    丁玉山的母亲跟丁父离婚后,嫁给牛利军的父亲,所以,牛利军是丁玉山同母异父的弟弟。牛利军毕业于一所非常一般的地方大学,不好找工作,他母亲便托丁玉山,想给牛利军找一份待遇好的工作。于是,丁玉山找到齐国胜,让牛利军入职C公司。

    牛利军要从C公司离职时,丁玉山正在调动工作。在滇省的工作稳定后,丁玉山便让牛利军也来到滇省,进入V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经理。

    张昉不甘心只做一名普通的小科长,通过丁玉山的运作,他也被调到滇省,担任滇省信息产业厅计划处副处长。现任计划处处长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龄,张昉便成了计划处的实际负责人。

    在丁玉山授意下,张昉主导发起滇省今年最大的一个网路工程项目。作为滇省本地最大的网络设备公司,V公司自然也要参加投标。V公司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不过硬,难以独自中标,必须跟其它公司合作,所以,牛利军想到了C公司。

    牛利军对齐国胜的薄情耿耿于怀,不想跟齐国胜合作,便想到了秦科。他听说秦科已经到C公司西南分公司,任职副总经理,便想跟秦科见一面。当柳雨薇等人登门要拜见他时,他便顺水推舟,点名只见秦科,因此,才有了秦科的滇省之行。

    听沈菁说完丁玉山、张昉和牛利军三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后,秦科说:“沈总,现在,我心里更有底了。我们提出三七开的方案,V公司一定不会拒绝。”

    沈菁笑道:“秦总,我和你的想法一致。新官上任三把火。张昉为博取一个响当当的政绩,这第一炮必须打响。他必须打造一个稳定和可靠的网络工程项目,同时,让牛利军的V公司获得一部分市场份额。如此,张昉也能向丁玉山有所交待,算是两全其美。”

    林海东笑道:“沈总,在第一次谈判中,郭俊明拒绝了我们提出的五五开方案,不知道他现在有多后悔。”

    沈菁说:“林总,秦总她们的工作做得非常扎实,数据非常充分,张昉和牛利军不能视而不见。保证了我们70%的市场份额,技术部门立下首功。以前,我还觉得技术部门不太重要,现在看来,我的思维有误区。”

    林海东又说:“沈总,市场份额基本确定,我们还是不能大意。我担心V公司在报价上又会提出新的诉求。”

    沈菁说:“林总,你的担心不无道理。销售部要精打细算,争取最大销售利润。至于利润之外的其它要求,我们可以尽量满足她们。”

    (三)

    郭俊明向牛利军汇报了跟C公司第二次谈判的过程后,苦笑道:“牛总,早知道会出现这个局面,还不如在第一次谈判中,直接同意林海东提出的五五开方案,更不该同意C公司技术人员摸底测试我们的产品。现在,我们很被动。你看,我们该怎么办?”

    杨玉斌听郭俊明旧事重提,抱怨自己对秦科妥协,便不高兴了,说道:“郭总,作为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我认为C公司愿意测试我们的产品,并找出了几十个问题,提高了我们公司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因此,你不应该怪罪我。秦科诚意满满,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说得在行又在理,我找不到反驳他的理由。为这个招标,秦科真下了一番功夫,让我很服气。公司要发展,我们又技不如人,因此,不能还像以前那样故步自封,须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

    牛利军见杨玉斌和郭俊明开始斗气,笑道:“郭总,杨总,你们跟C公司谈判了两轮,得到这样一个结果,我不感到意外。你们已经尽力了,也辛苦了。林海东在第一次谈判中提出五五开的方案,不见得是C公司的最终方案,他一定是在试探我们。有秦科这位技术大拿助力,他才敢在第二次谈判中,重新提出三七开的方案。这个方案很有说服力,我们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也很难改变它。我们的市场份额减少了,但我们可以在报价上,要求C公司把我们的设备等同于她们的设备,即把设备单价按照同等价格来计算,以弥补我们的损失。”

    郭俊明说:“牛总,我看秦科的眼里揉不得沙子,他会在报价上让步吗?”

    牛利军笑道:“郭总,不要泄气。C公司不是一直倡导双赢吗?不能只让她们赢,让我们输。她们不是说要在技术和人力上支持我们吗?所以,下一步,C公司必须留下至少一名技术高手,与我们一起工作,直到这个项目完工和验收。我们必须把这一条补充到双方的协议里。”

    郭俊明按照牛利军的指示,再次通知C公司,要继续进行第三轮谈判。

    林海东和秦科接到通知后,马上再次召集大家开会,商量对策。

    伍明昭先发表看法:“秦总,林总,按照我们提出的三七开的方案,V公司的市场份额减少了20%。对此,她们一定不会甘心,会不会在设备报价上提出新的要求?”

    曲洪亮附和道:“秦总,林总,我们C公司一直倡导双赢,由此,她们会在双赢这个问题上重新做文章。V公司亏了份额,会不会在合同金额上找补回来?”

    秦科对林海东说:“林总,我觉得明昭和洪亮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得仔细计算一下报价,看看有多少可以回旋的余地。”

    林海东说:“秦总,销售部之前按照五五开的份额比例,已经计算出一份报价。现在,我们马上按照三七开的份额比例,重新计算一下。”

    秦科说:“林总,李童和嘉允她们几个人也帮你们做。人多力量大,也快。”

    两个小时后,林海东拿着新的数据分析报表,对秦科说:“这次招标项目的设备总报价是五千万元。核心层和汇聚层设备报价两千万元;接入层设备报价三千万元。按照之前接入层设备五五开的份额比例,我们两家的接入层设备各占一千五百万元。核心层和汇聚层设备的利润高,报价不变,就能保证我们的绝大部分利润。根据三七开的份额比例计算,我们的接入层设备两千一百万元,V公司设备的占九百万元。V公司接入层设备的单价最多应该只有我们设备单价的80%。按照视同设备来报价,V公司已经提前获得20%的利润。我们如果再让给V公司五十万元利润,则我们接入层设备总价需要降低2.33%,而V公司接入层设备的利润,则可以净增5.56%,合计可达25.56%。

    秦科又在脑中计算了一番后,对林海东说:“总的算下来,V公司设备的利润接近30%。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我们不能再让给V公司五十万元的利润。我们可以让V公司按照我们C公司接入层设备一样的单价来报价,但我们必须正式指明这一点,让她们明白我们的诚意有多大。”

    秦科和林海东商量后,又跟沈菁通了电话。沈菁没有提出不同意见,同意按照秦科的报价方案,跟V公司继续谈判。

    在接下来的第三轮谈判中,郭俊明和杨玉斌知道V公司的接入层设备无法跟C公司的设备相比,以为C公司一定会借机压价。他俩没想到秦科和林海东会主动把V公司的产品等同于C公司的产品来报价,让V公司直接获得了20%的额外利润。见C公司如此有诚意,郭俊明不再争执,准备签署双方第一期合作协议。

    杨玉斌又提出需要一名C公司的工程师长期在滇省工作。秦科借机提出让V公司负担这名工程师的薪水和吃饭住宿的补贴,杨玉斌也同意了。

    (四)

    因有张昉暗中支持,秦科知道C公司参加这次滇省的招标,虽然只是走一个过程而已,但在C公司和V公司的合作意向达成后,他还是不敢懈怠,立即安排人员,一丝不苟,按照投标流程,制作对应的投标方案。江嘉允、柳雨薇、伍明昭三个人和V公司的技术人员负责制作技术方案;李童和V公司的技术人员负责制作工程施工方案;曲洪亮和V公司的技术人员负责制作售后服务方案;秦科和杨玉斌负责全面的技术把控。徐向宁和V公司的销售人员负责制作商务投标方案;林海东和郭俊明负责跟招标主管部门沟通和协调。每个人都各司其职,提前两天,完成各自负责的工作任务。

    在投标开始的前一天,沈菁来到滇省。她带领秦科和林海东,去会见张昉。

    在这段时间里,张昉也没闲着。他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了沈菁的很多信息,所以,俩人见面后,就像老朋友一样。她俩不打官腔,很务实,把各自的诉求表达出来。张昉希望C公司能跟V公司长期合作,一起面对滇省市场。沈菁也希望能跟V公司继续合作,这样一来,C公司就无需在滇省市场投入更多的人力。大家各取所需,相谈甚欢。

    在张昉的主持下,沈菁代表C公司,牛利军代表V公司,双方签署了正式合作协议。

    在汇报投标方案的那一天,秦科没有亲自上阵,而是由江嘉允、李童和曲洪亮发表了各自负责部分的投标方案。她们三个人在他的注视和鼓励下,圆满完成了各自的任务。

    在庆祝中标的庆功宴上,趁着酒兴,牛利军提出让李童留在滇省,以支持和监督项目的工程施工和验收。沈菁没有当场同意,说要征求李童的意见。

    秦科听说李童被V公司点将后,觉得似乎顺理成章,却又觉得有点蹊跷。他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这其中的原因,便不做表态。

    林海东知道了这件事后,笑着对李童说道:“李童,这下如你所愿了。可喜可贺。”

    李童作为沈菁的表妹,沈菁自然要关心她,要替她多考虑一点。她见秦科不说话,笑着说道:“秦总,在这件事上,你是始作俑者。你的意见呢?”

    见沈菁问自己,秦科不能不表态,便笑着说道:“沈总,就目前V公司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来看,的确需要我们C公司留下一位工程师,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论技术水平和交际能力,李童足以胜任这个工作,就看她自己是否愿意了。她如果不愿意,我们不能强求。”

    李童笑道:“沈总,秦总,林总,我愿意留在这里,直到第一期项目结束。这种拿双倍薪水的好事,不能只有我一个人独享。下一期项目开始后,再换其他人。”

    见李童自己愿意,沈菁不再提出异议。

    李童之所以如此爽快,同意在滇省工作一段时间,一是受够了她母亲沈益敏对她的管束和控制,觉得一下子自由了;二是觉得可以离开秦科一段时间,淡忘对他那份不能言说出来的情。

    回到西州的家里,沈益敏看到李童收拾两个大行李箱,要做长期出差的准备,说:“李童,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你还是让别人去吧。”

    李童笑道:“妈,我被V公司点将,说明我的能力被她们认可了。这是一个挣双份工资的好机会,我可不愿意让给别人。再说,我又不是要一直待在滇省。两三个月后,我就会回来。”

    见李童兴高采烈,决心已下,沈益敏不再阻拦她。她一边帮李童收拾行包,一边唠唠叨叨,嘱咐李童在外面要注意的诸多事项,又把李童的耳朵磨起了茧子。

    秦科把李童要去滇省工作几个月的事情,跟边小琪说了后,又把自己的猜疑,也说了出来。

    听到这个暗恋秦科的李童能远离,边小琪倒是很高兴,笑道:“李童巴不得有这么一个远离她母亲沈益敏的机会,而且,这对你和她都是一件好事。”

    “小琪,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她不是喜欢你吗?”

    “你怎么又提起这事?她早就放下了。”

    “放没放下,只有李童自己知道。假如真像你猜想的那样,牛利军喜欢李童,你这是成人之美。”

    “小琪,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事情。我才不会关心她们之间感情上的事呢。”

    “亲爱的,她只要不再喜欢你,我也不会去管。再说,有李童在滇省管事,你也可以省心了。”

    “小琪,这的确能让我省不少心,有更多时间来看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