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郑洛进京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钥匙孔字数:2237更新时间:25/02/26 01:27:36
                             
                         
                        
                        
                                五日之后,郑洛已经来到了京城,面见皇帝。
    沿途上,不断的有人送礼示好,可把这个耿直的男人给为难坏了。
    被皇帝觐见不是什么稀罕事。
    每年都有那么一两个地方官会被召进京师,以供皇帝了解地方情况。
    而沿途的官员们,自然是会平等的巴结这些官员。
    不求他在皇帝面前说自己好话,只求别说自己坏话。
    郑洛刚刚启程一日,他的喜好全被传开了。
    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书?酒?家里需要什么?
    官员们有自己的一套消息系统,速度很快。
    被他们弄烦了的郑洛只好加快速度,一刻不歇,五日便赶到京师。
    到了京师,除了一些人,他也都没见。
    郑洛见的就是反贪局的年轻人们。
    无论海瑞怎么撇清,外界都以为反贪局是他的一言堂。
    而这些反贪局的年轻人也自然是他的学生们。
    遇到他们,郑洛冲着海瑞的名字,跟他们交流了一番,喝了杯茶。
    “臣,山西右参议,郑洛,参见陛下!”
    乾清宫内,郑洛撩开绯色官袍裙摆,郑重磕头。
    朱载坖一看就满意他。
    身为皇帝,他喜欢能臣干吏,踏实肯干的廉臣。
    而这样的官员身上,往往有着别人所没有的稳重。
    好歹是当了四年的皇帝,朱载坖的识人之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时他才同感历史上的那些帝王,为何莫名其妙就对一个臣子尊崇有加,又为何在关键时刻敢于大胆启用年轻人。
    因为是不是自己需要的臣子,人家一看就知道。
    而面前的郑洛身上,朱载坖也感受到了那一股稳重。
    他喜欢的官员都是爱民如子,为国为家,吃苦耐劳的类型。
    他们身上的稳重气质,来自于他们秉公爱民,民心所向,不惧挑战的性格。
    同时他们也不会装腔作势,费尽心思讨好皇帝。
    就好像海瑞当初跟他说的一样。
    他上治安疏,不是博名,只是因为想那样做,就做了而已。
    当初释放海瑞的那一晚,他对朱载坖说,他不是针对先帝。
    如果是汉文帝,宋仁宗在那个位子上,做出那些事情,他一样会上治安疏。
    张居正,高拱,戚继光,王崇古,谭纶,杨博,赵贞吉,郭朴等人也是如此。
    朱载坖只是他们的推进器而已。
    换一个皇帝统治,他们依然会做那些利国利民的事。
    他们的行动力来自于内心的良知。
    所以他们不需要讨好皇帝。
    “起来吧!”
    “谢陛下!”
    “朕就长话短说了!”,了解朱载坖的人们都知道,皇帝越是直接对待谁,就说明越欣赏那个人。
    反而是那些不亲近的官员,皇帝反而跟他们更客气,更有礼貌。
    “叫你来就一件事,追缴山东亏欠国库的银子!”
    郑洛瞳孔微微放大,随即又马上恢复原样。
    “看来你是早料到了,是吗?”
    “回陛下,臣算是料到了半分吧!”,郑洛点点头,“臣来之前就知道,此事在北方,一定会是个大事!”
    “哦?为何肯定是北方呢?”
    “南方最难啃的两个硬骨头,陛下已经派人在啃了!”,郑洛笑了笑,“如果是江南的事,陛下不用特地找臣,您直接下旨就是!”
    果然,能混到四品官的人,也是绝顶聪明。
    “山东是北方的税收大省!却从弘治年间就开始亏欠国库。”
    “户部保守估计,山东亏钱了200万两!”
    “少了!”
    “什么?”,朱载坖问。
    “户部估计少了!”
    “陛下,从弘治年间至今已经60多年了!”
    “山东的税收占北方诸省的近两成,如果把历年2000多万两的税收拆分,北方交1000多万,那山东每年的应交之税就接近200万!”
    “怎么可能60多年来才欠了200万呢?”
    朱载坖低下头,嘴角不可控制的上扬了几下。
    是的,他是皇帝,怎么可能看不出这里面的问题。
    但他和内阁一直没有拆穿,就是想用这个问题来考验郑洛。
    也是想借此事给他立威。
    郑洛上来就拆穿了户部的失职,往后还有谁敢骗他?
    “传旨给内阁,再好好算算山东历年亏欠总额。”
    “再把给出200万结果的户部官员,全部扔到地方任职去!七品之内!让他们从头开始好好学学怎么算账!”
    冯保悄无声息的出去,乾清宫内只剩下君臣二人。
    “前程会有多困难,想必你自己也清楚,但朕还是要提醒你,此事很难办!”
    “是因为孔家吗?”,郑洛问。
    眼光果然凌厉,一眼就看出问题本质。
    “对!”
    “你也知道,曲阜算是孔家的国中之国。”
    孔家族人任曲阜知县,衍圣公有各种福利,免赋税,免徭役,甚至只要不是谋逆大罪,孔家免一切刑法审判。
    “孔家在山东的土地,不只在曲阜!很多人把田产挂在他名下,以免赋税!”
    “朕说个数字,你扶住椅子,别惊倒了。”
    “朕派锦衣卫和刑部,都察院,工部联合查了两年多,保守估计,孔家在山东有60多万亩土地!”
    什么?为什么不派户部?
    户部刚刚是什么样都看见了吧?
    “什么?”,郑洛惊呼站起,“比徐贪还多?”
    徐阶案之后,作为比严嵩还贪的大地主,他获得了徐贪的光荣名称。
    本以为严嵩和徐阶已经是极限了,没想到还有孔家还来了个大惊喜。
    “这…怎么会?”
    孔家后人是什么德行,天下人都清楚。
    但他们仍然代表着儒学正统,代表着孔子的威望。
    孔家世袭统治曲阜,很多人都知道,他们不可能干净。
    郑洛也是。
    但他实在没想到,孔家竟会猖獗至此。
    要说这60万亩土地,都是靠赏赐和合法买卖,你信吗?
    地主的土地怎么可能一滴血也没有呢?
    就好像渣男说每一任女朋友都是自愿的一样。
    谁信呢?
    “这还不是最多的!”,皇帝喝了口茶,语气淡定,“山东,北直隶,辽东,河南,皆有孔家之田产。”
    “预计10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