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生财有道,青州安诸州乱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神纹本神字数:4406更新时间:25/02/26 20:21:51
                             
                         
                        
                        
                                “传国玉玺,早已送到幽州大司马处了。”
    郑平没有向糜竺隐瞒传国玉玺的行踪。
    糜竺不同于曹嵩。
    郑平只想让曹嵩将钱财都迁徙到青州,但并不想跟曹嵩有过多的结交。
    而糜竺却是刘备和郑平都要争取拉拢的。
    青州用人,一向以德行为先、才能其次、出身再次。
    而糜竺的品行,又跟青州的用人理念十分吻合。
    虽然糜竺祖上没有显赫的士大夫,但刘备麾下祖上没有当官的不在少数。
    只要德行和才能满足了,即便出身差一些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真要论出身,刘备同样出身卑微。
    织过席、贩过履,提剑策马挣功名。
    汉室宗亲的出身,也是在刘备立足青州之后才逐渐被认可的。
    得知传国玉玺的去处,糜竺不由内心一震,看向郑平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惊诧:“传国玉玺的去处本应是隐秘之事,显谋竟然将其告知我?”
    且不说传国玉玺在刘虞处,会让构陷诽谤刘备的谣言不攻自破。
    单单就这份信任,就足以令糜竺震撼。
    但刘备将传国玉玺送到刘虞处,却故意不对谣言作出回应解释,明显是有隐秘谋划的。
    若是糜竺此时将传国玉玺在刘虞处的消息释放出去,定然会破坏刘备的谋划!
    “子仲兄是自家人,自然不用隐瞒。”郑平羽扇轻摇,代刘备传话道:“使君常言,说东海糜子仲对青州帮衬颇多,德行亦是当世知名,是可以绝对信任的俊杰!”
    “只可惜子仲兄已经出仕徐州,否则使君一定会登门拜访、请子仲兄去青州出仕。”
    “既然可以绝对信任,那这传国玉玺之事,我自然就不需要向子仲兄隐瞒了。”
    这话若是出自刘备之口,或许糜竺还会以为是刘备在客套。
    但出自青州别驾郑平之口,那给人的感觉就不同了。
    “玄德公真豪杰啊!”糜竺暗暗感慨。
    沉吟片刻,糜竺又道:“显谋问我天下大势,又告诉我传国玉玺的去向。定然有需要我协力的地方。”
    “还请显谋直言!”
    “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全力以赴。”
    在“全力以赴”四个字上,糜竺加重了语气。
    这是糜竺在向郑平表态。
    郑平轻笑:“子仲兄,使君不会让你行为难之事的。”
    “但我的确还有一事,若能得子仲兄协力,将是青徐之福!”
    “下邳相笮融,凶残贪婪,又在下邳郡广设庙宇,大肆兴佛。”
    “倘若笮融是如汉中张鲁一般,目的是教化士民、减少杀戮、赈济贫困,那自然是值得尊敬的。”
    “但笮融却趁机敛财,兴佛也是为了私利,既不能教化士民向善,也不能让贫者衣食无忧,不过一介愚弄士民的险恶之徒。”
    “但笮融此人又深得陶使君信任,青州不宜介入劝谏。”
    糜竺道:“显谋的意思,是想让我劝谏陶使君约束笮融?”
    “但我的劝谏未必有用。”
    郑平笑道:“子仲兄误会了,不是让你去劝谏陶使君,而是让你去劝谏笮融。”
    “在下邳兴佛有什么用?浴佛会再多又有什么意义?白马寺都被董卓给烧了!”
    “唯有在广固城再建一座白马寺,才能让佛知道他的向佛之心啊!”
    一旁的诸葛亮不由睁大了眼睛。
    洛阳的白马寺因为董卓一把大火跟着洛阳成了废墟。
    而广固城又是刘备用来迎天子迁都的地方。
    这对笮融而言,诱惑力太大了!
    糜竺也被郑平的想法给惊住了。
    笮融凶残贪婪,但却痴迷信佛。
    但笮融信佛的方式不是念经,用的还是官场趋炎附势那一套。
    敛财兴佛,祸害士民万千,但福泽只为笮融一人。
    而现在,郑平却要让笮融在广固城重建白马寺。
    这是要让笮融将下邳敛的财,都送往青州啊!
    以郑平的狡诈,白马寺肯定会修,否则就会损害青州的威信。
    然而,修白马寺得买地、得征用民夫,这买地的价格、如何征用民夫,就得按青州的规矩来。
    只要让笮融相信,广固城会成为龙兴之地,就断然拒绝不了诱惑!
    哪怕花再多的钱,笮融也得在广固城拿下修白马寺的地!
    这种事,由郑平直接出面去游说笮融,效果不大。
    而糜竺去游说,那成功的可能性就很高了。
    毕竟糜竺如今,亦是深受陶谦信任,又是徐州最有钱的豪强,同时还自郑平口中得到了不少的隐秘。
    良久。
    糜竺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称叹道:“不得不佩服,显谋伱的想法,总是令人耳目一新。”
    “劝笮融去广固城重建白马寺,可比劝陶使君约束笮融要简单许多。”
    “但我有个疑问,显谋是北海康成公之子,想必不应该会对佛感兴趣的。”
    “这白马寺若真的在广固城重建,显谋就不担心青州会有大量的人去求佛吗?”
    郑平大笑:“于我而言,儒经佛理道文,其实差别不大。只要能引人向善的,都应是传承的瑰宝。”
    “春秋诸子百家争鸣,涌现了大量的先贤,至今亦有大量的典籍传世。”
    “我虽然出身于北海郑氏,但并非是郑学的传承者。”
    “身为官,我得去引导求佛之人,如何正确的求佛。”
    “譬如笮融这种位高权重又喜欢敛财的,就应该将钱财用于重建白马寺,才能显出他的求佛之心。”
    “在下邳修佛像、举办浴佛会,除了劳民伤财,亦是跟佛经中慈悲为怀的初衷相悖的。”
    “至于青州是否会有大量的人求佛,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求佛的人,都希望今生的苦难下一世不会再有。”
    “可这青州的士民百姓,都已经沦落到了求佛来祈祷下一世能平安了,这难道不是青州执政者的无能吗?”
    “于我而言,求佛不可怕,怕的是人心尽失。”
    糜竺凛然:“显谋思虑深远,令人钦佩。我只想到了大量的人去求佛会让士民百姓滋生厌世之心,却不曾想过,不是求佛才厌世,而是厌世才求佛!”
    “显谋放心,我一定能笮融去广固城重建白马寺!”
    “如此一来,这下邳的士民百姓求佛乱象,也能约束收敛了。”
    而在郑平南下“引资”的期间,扬州也因为刘繇的到来,掀起了战乱。
    扬州势力复杂。
    有依附袁绍的九江太守周昂和丹阳太守周昕,有袁绍任命的扬州刺史袁遗,有袁术的部将孙坚,有迎刘繇入曲阿的吴景和孙贲。
    还有只忠于汉室的庐江太守陆康、豫章太守华歆。
    而刘繇考虑到吴景和孙贲都是孙坚的亲族,孙坚又是袁术的人,于是让部将张英、樊能将吴景和孙贲驱逐。
    恼怒的孙坚,放弃攻打周昂和周昕,直接请命兵指曲阿。
    袁术本就有向扬州拓展势力的想法,于是又改立孙坚为扬州刺史,令孙坚进攻刘繇。
    原本在吴郡购船的太史慈,担心刘繇被孙坚击败会影响船只的购买,在给青州传讯后暂时加入了刘繇麾下。
    虽然刘备生擒了刘岱,但并未杀刘岱,太史慈又跟刘繇有旧,刘备跟刘繇又有共同的敌人袁术,于是这合作也暂时达成了。
    而徐州的陶谦本就跟袁术有嫌隙,又因袁术自称徐州伯,这新仇旧怨一起,于是遣丹阳兵助刘繇。
    庐江太守陆康只忠于天子,自然也拥护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
    而九江太守周昂和丹阳太守周昕,见袁术将袁遗堵在沛国,于是也选择了跟刘繇结盟。
    孙坚虽然骁勇善战,但同时面对扬州的几方势力,也难以取胜。
    扬州战事陷入了胶着状态。
    而在豫州。
    豫州刺史郭贡斗志昂扬,要跟袁术一较高低。
    但颍川太守曹操和陈王刘宠都不想打,只想在各自境内恢复民生。
    无奈之下,郭贡只能独自募兵去打袁术。
    但郭贡虽然招募了兵马,却连汝南都拿不下,跟袁术任命的汝南太守在汝南同样打了个不分胜负。
    邺城。
    黑山贼因为天冷而退出了魏郡。
    面对黑山贼的进犯,袁绍只能守城,连将黑山贼驱逐都办不到。
    这让袁绍十分窝火。
    “诸位都是名仕俊杰,出身高贵。”
    “结果反被一群粗鄙的黑山贼给打得不敢出城。”
    “这般战绩,尔等不知羞耻吗?”
    袁绍怒火正盛,一群文武没人敢在这个时候自辩。
    难道要自辩说:因为要防备公孙瓒,所以才败给黑山贼吗?
    本来就已经很丢脸了,再用这种理由来自辩,就更丢脸!
    颜良和文丑最先受不得激。
    当即。
    颜良出列道:“明公,公孙瓒一日在常山国,邺城就一日不安宁。”
    “黑山贼虽然多,但终究只是小患;若不能灭掉公孙瓒,明公便会一直受制于人。”
    “末将请命进攻中山国,如若不胜,请斩末将首级!”
    文丑亦是附和:“明公,文丑请战!”
    淳于琼、高览等人,也纷纷请战。
    袁绍哼声道:“公孙瓒贼子,我恨不得生啖其肉!”
    “诸将且退下,待商议征讨公孙瓒之策,我亲自率众征讨公孙小儿!”
    待得颜良文丑等人退下,袁绍又看向许攸、逢纪等人:“诸位,说说吧,如何征讨公孙小儿!结盟刘虞的废话就不用再说了。”
    许攸、郭图等人都没说话。
    以如今的局势,结盟对抗公孙瓒已经不可取了。
    要解决公孙瓒,唯有打一场硬仗,以兵威取胜!
    而作战并非许攸和郭图擅长的。
    见许攸和郭图低头不语,逢纪颇有些得意的出列:“明公,冀州兵马皆已整肃,又跟黑山贼打了数场,虽然不及公孙瓒的兵马骁勇,但辅以战术,还是可以跟公孙瓒正面打一场的。”
    “公孙瓒自矜武勇,对麾下骑兵最是得意。”
    “要破公孙瓒,先得将公孙瓒最引以为傲的骑兵击败!”
    若是以往。
    郭图肯定第一个出列来反驳逢纪了。
    但今日,郭图选择了沉默。
    如今袁绍处于困境之中,若是再争斗,那大家都别玩了。
    袁绍见没人反驳,于是问道:“公孙瓒的骑兵最是骁勇,来去如风。而邺城几乎都是步兵,如何能赢?”
    逢纪大笑:“骑兵也就能在塞北战场上逞能,来了这内陆之地,有太多不利于骑兵作战的战场。”
    “只要明公有死战之心,破公孙瓒,易如反掌!”
    袁绍猛地拍案而起:“若不能击败公孙瓒,我在邺城也是坐困等死。”
    “元图,这邺城兵马都交给你调度,只要能赢公孙瓒,我亲自去当诱饵都可以!”
    袁绍开始发狠了。
    自夺了韩馥的冀州后,袁绍就事事不顺。
    按预想,应该是自己大杀四方,先定冀州,再定幽州,西吞并州,东灭青州,然后以青冀幽并四州之力,强势南下,定鼎霸王之业。
    结果。
    连臧洪都当了兖州刺史,执掌了兖州八郡国了,自己还在邺城犯愁怎么解决公孙瓒。
    一想到臧洪当了兖州刺史,袁绍又是一阵气闷。
    这兖州本来也是袁绍的囊中之物,结果一不留神就成臧洪的了!
    若不是臧洪一心恢复兖州民生,袁绍还得担心张邈会不会乘机渡河来魏郡。
    南有臧洪、东有刘备、北有公孙瓒、刘虞,最近西边还出现了董卓任命的并州刺史马腾和征北将军韩遂。
    一开始,袁绍是不怎么瞧得起马腾韩遂的。
    结果马腾韩遂比预料中的能打,白波四渠帅杨奉、韩暹、李乐、胡才,被马腾韩遂灭了三个,剩下的杨奉直接投了。
    若不是匈奴人不服马腾韩遂,这并州又出现了一个能号令全郡的。
    袁绍的生存空间被急剧的压缩。
    要么一战赢了公孙瓒,自此得冀州全境。
    要么输了自刎,不再留恋这世间。
    袁绍要跟公孙瓒死战,这麾下文武自然也不敢再有内斗之心。
    许攸、郭图、逢纪、审配、荀谌、辛评、辛毗等人,第一次选择了齐心协力,群策群力的替袁绍谋划跟公孙瓒的夺命一战。
    而此时的公孙瓒,却因为公孙越之死,而跟沮授出现了争执。
    感谢各位,月票够一千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