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分出
类别:
都市言情
作者:
过客字数:2460更新时间:25/09/03 03:23:09
苏锦查分那天,江城的雨下得黏黏糊糊。
清晨六点多,天刚蒙蒙亮,苏木就醒了。
客厅里静悄悄的,只有厨房传来崔姝切菜的轻响,他蹑手蹑脚摸过去,见老太太正把泡发的香菇切成薄片,旁边的砂锅里,牛骨汤在小火上咕嘟着,奶白色的浮沫轻轻翻滚。
“醒这么早?”崔姝回头看见他,手里的刀没停,“小锦昨晚定了闹钟,说要第一个查,这会儿估计也醒了,你去看看?”
苏木刚走到楼梯口,就听见二楼传来“咚”的一声轻响,紧接着是苏锦的喊声:“爸!我手机卡住了!”
他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去,推开门就见苏锦盘腿坐在床上,手机屏幕停在查分系统的加载页面,小姑娘手心里全是汗,连最喜欢的哆啦A梦睡衣袖子都蹭皱了。
“别急,我给你连热点。”苏木蹲下来,调出手机热点,看着苏锦的手指在屏幕上点了又点,直到“683”三个数字跳出来时,父女俩都愣了两秒。
“683……是不是够了?”苏锦伸手去抓苏木的胳膊。
苏木刚要说话,楼下突然传来徐佳莹的尖叫!
她比苏锦还紧张,半夜就醒了好几次,这会儿正拿着平板刷新页面,看见分数的瞬间,手里的杯子“哐当”砸在茶几上,水洒了一地也顾不上擦,光着脚就往楼上跑。
“够了!肯定够了!”徐佳莹扑过来抱住苏锦,眼泪蹭在她睡衣上,“我家小锦真棒!”
没过多久,门铃就响了。
陈欣欣和二毛,于慧站在门口,陈欣欣手里还攥着准考证,脸上又红又白:“阿姨,叔叔,我……我也查了,683分。”
于慧在旁边笑着抹眼泪,二毛则拍着苏木的肩膀,嗓门大得整栋楼都能听见:“好小子!俩丫头都这么争气!今天必须喝一杯!”
客厅里瞬间热闹起来,崔姝端着刚做好的糖糕出来,又想起什么,转身去储物间把那坛女儿红抱了出来。
前几天陶哲明派来的人检测过,说酒精度刚好,还带着点桂花的甜香。
“这坛酒埋了十几年,终于能开了。”崔姝找了块干净的布,仔细擦着坛口的蜡封,苏锦凑过来看,手指轻轻碰了碰坛身:“小时候我还以为它早就烂在土里了呢。”
正闹着,王丽的电话打了过来,声音里满是笑意:“小锦分数出来没?我跟你姗姗姐在杭州看店面呢,她那烘焙店要开分店,你赶紧过来当试吃顾问,管够你吃!”
苏锦眼睛一亮,刚要答应,就被徐佳莹拽了拽袖子:“先别急着去,我跟你爸有件事跟你说。”
徐佳莹从抽屉里拿出张折得整齐的地图,摊在茶几上。
江南的地界被她用红笔圈了出来,指尖落在乌镇的位置:“我跟你爸商量好了,等你开学去京大,我们就搬去乌镇住一阵。”
苏木在旁补充:“木槿传媒在杭州的分公司刚起步,秦海天那边的漫改项目后续需要频繁对接,江南离京城近,既能兼顾工作,也方便苏锦放假时过来住,而且你姨婆在苏州,往后咱们一家人还能常串个门。”
苏锦看着地图上的标记,忽然有点舍不得:“那江城的房子怎么办?我的花还在露台上呢。”
崔姝笑着说:“放心,我帮你看着,等秋天我把它们移到花盆里,给你送到京大去。对了,乌镇的院子里有块空地,我已经跟房东说好,给你留着种花,冬天刚好能种腊梅。”
接下来的一周,家里忙得脚不沾地。
苏锦跟着王丽去了趟杭州,回来时带了一盒子烘焙样品,还跟王元珊约好,等她开学前,要一起去给烘焙店的新员工做培训。
崔姝则忙着打包苏锦的行李,把她的养花工具,日记本,还有从小到大的玩偶都仔细装在箱子里,嘴里念叨着。
“京大的宿舍不知道能不能放花盆,我多给你带几个塑料的,不容易碎。”
出发去乌镇的前一天,苏木去了趟澜清宠物。
秦玉明正在办公室整理救助站的资料,见他进来,递过来一份报表:“杭州的救助站已经找好地方了,邢梦洁说等这边稳定了,就带几只流浪猫过去。对了,乌镇那边有个老木匠,据说擅长做实木猫爬架,你可以去看看,说不定能给救助站定制一批。”
苏木接过报表,心里暖暖的。
这么多年,不管他去哪里,身边的人总把事情想得妥妥帖帖。
启程那天,天放晴了。
车子驶离江城时,徐佳莹望着窗外倒退的街景,忽然笑出声:“还记得第一次跟你去萍乡,你紧张得连导航都按错了,结果绕了大半天才到。”
苏木握住她的手,看着她无名指上的婚戒。
那枚戴了十几年的铂金戒指,以前她在公司上班时总藏在手套里,生怕别人看见,现在终于能大大方方地戴着了。
四个小时后,车子驶入乌镇。
青石板路蜿蜒向前,白墙黛瓦的房子沿着河岸排开,偶尔有乌篷船从桥下划过,船夫的歌声慢悠悠飘过来。
他们的新家是座带庭院的老宅子,推开木门,院角有口老井。
徐佳莹一进门就蹲在井边,把刚买的铜钱草放进水里,像个孩子似的拍手:“这里比我想象中还好。”
傍晚时,隔壁的张奶奶端着一碟桂花糕过来,说是听说新搬来的是“爱养小动物的好心人”,特意送过来的。
“我家老头子以前也喜欢养猫,可惜我对猫毛过敏,后来就再也没养过了。”张奶奶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跟徐佳莹聊得投缘。
苏木则趁机打听附近的情况,得知镇上有个老木匠,手艺特别好,就是脾气有点倔。
“不过他心软,上次看见流浪猫冻得发抖,连夜做了个猫窝送过去。”
徐佳莹听见这话,回头看了苏木一眼,眼神里带着点琢磨的意味。
苏木心里明白,她是想起了以前家里的黑米,大米和小米。
虽然她对猫毛过敏,但这么多年,从来没拦着他养猫。
“等明天,咱们去拜访一下那位老木匠吧。”苏木说。
徐佳莹笑着点头,伸手拂去他肩上的落叶:“好啊,顺便问问他,能不能给杭州的救助站做一批猫爬架。”
晚饭时,他们开了那坛女儿红。
酒液呈琥珀色,倒在杯子里还冒着细密的泡,入口带着点甜,一点都不辣。
苏锦在视频里看着他们,嚷嚷着放假要过来喝:“你们可别都喝光了,给我留一瓶!”
徐佳莹笑着答应,又跟她说起乌镇的院子:“我已经跟崔姐商量好了,明天就去买花苗,等你寒假回来,就能看见腊梅开了。”
挂了视频,苏木和徐佳莹坐在院子里看星星。
河边的灯笼亮了起来,倒映在水里,像一串流动的珍珠。
徐佳莹靠在他肩上,声音轻轻的问:“你说,咱们在这里住久了,会不会也变成江南人啊?”
苏木握住她的手:“不管变成什么人,只要跟你在一起,哪里都是家。”
夜风拂过,院角的铜钱草轻轻晃动,老井里的水泛着粼粼的光。
苏木看着身边的徐佳莹,忽然觉得,这么多年的日子,就像这坛女儿红,初时觉得平淡,细细品味,才发现满是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