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专家会诊》
类别:
网游竞技
作者:
新作者区欠弓长字数:2924更新时间:25/10/19 13:15:57
包晓彤一听鹤云飞不仅不反对,还支持自己拜师,瞬间眉开眼笑,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她蹦跳着跑到曲木戈武身边,仰着笑脸喊道:“戈武师父!既然云飞都这么说了,那咱们现在就上山寻药吧,我保证好好学,绝不拖你后腿!”
曲木戈武看着她雀跃的模样,无奈地摇了摇头,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晓彤,我可以带你上山寻药,教你认草药,但有个条件,不能带那些新闻记者。”
他皱着眉摆了摆手,语气带着几分嫌弃,“他们就像甩不掉的苍蝇,不管你做什么,总在你屁股后面嗡嗡个不停,又是拍照又是提问,太碍事了,会打乱寻药的节奏。”
晓彤一听这话,连忙拉着曲木戈武的胳膊晃了晃,软声劝道:“戈武哥,苗苗他们又不是外人,都是跟着科考队来的,可不是那种添乱的记者。既然大家都能跟着学认草药,就让他们也一起嘛,多个人多双眼睛,说不定还能帮你更快找到需要的药材呢。”
曲木戈武被她缠得没办法,又见她一脸期待,终究还是松了口,默认了陈苗苗等人一同前往。
白垩纪恐龙突发异常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迅速在全球学界掀起轩然大波。世界动物协会、中国国家古生物研究所、国际爬行动物研究中心等机构纷纷致电西南科学研究院,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无一不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在这些机构眼中,这场发生在远古时空的恐龙生存危机,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古生物研究范畴,已然成为对二十一世纪人类科学技术与生物医学水平的一场严峻挑战。
为尽快化解危机,总部迅速作出决策:紧急组建一支以赵芯茹教授为核心,集结世界各国顶尖古生物学家、医学家与生态学家的专家救护小组,即刻赶赴白垩纪。
他们的任务不仅是调查恐龙异常的病因、研究针对性的救治对策,还要借此机会,在白垩纪独特的生态环境中,为人类探寻对抗疑难疾病、提升生命质量的新型药物。
为让远在二十一世纪的专家团队掌握最直观的第一手资料,马文庸与陈苗苗主动请缨,以《探索频道》记者的名义,通过时空镜像仪搭建起白垩纪与二十一世纪之间的跨时空连线。
经过多次调试,他们成功将白垩纪的实时影像清晰地传回西南科学研究院,为后续的跨时空会诊搭建起了关键桥梁。
此时,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已齐聚西南科学研究院的大型会议室,一场关于白垩纪古生物医疗救护的专题讨论会即将拉开帷幕。
会议室中央,一台先进的全息立体投影机正缓缓运转,一只按照原角龙真实比例制作的模拟恐龙在半空中缓慢旋转、奔跑,透明的躯体将其内部的骨骼、内脏等结构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每一处细节都栩栩如生。
西南科学研究院院长林一洲身着正装,站在投影机旁主持会议。他抬手示意在场众人安静,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会议室:“在正式进入讨论环节前,先请各位观看一段来自白垩纪前线的真实声像资料,让大家对目前的情况有更直观的了解。”
话音刚落,邹东旭与陈苗苗在白垩纪拍摄的《白垩纪写真》全息影片便开始在投影中播放。
伴随着影片画面的展开,一段苍凉悠远的龙山古歌随之响起,歌声古朴而深情:“悠悠兮大地,在眸之际;赐我衣食兮孕育……茫茫兮苍宇,在天之际;赐我神力兮飞去……”
全息投影中,蔚蓝的天空如一块纯净的蓝宝石,下方青山叠翠,连绵起伏,清澈的河水蜿蜒流淌,岸边成片的桫椤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仿佛一幅鲜活的远古画卷。
几名身着兽皮的龙山人身形矫健,正挥舞着手中的木杆,驱赶着成群的原角龙在碧绿的草原上放牧,阳光洒在恐龙厚实的背上,画面充满了原始而蓬勃的生机。
林一洲指着投影中的原角龙群,声音庄重而诚恳:“今天到场的,不仅有中国科学界的各位同仁,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位顶尖科学家与新闻工作者。我们跨越国界、齐聚于此,不为别的,只为眼前这位从远古走来的‘老朋友’,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
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在全息投影上,仔细观察着这群远古巨兽的模样:与其他体型庞大的恐龙相比,原角龙的体型不算巨大,体长约2米左右,虽身形略显肥胖,四肢却粗壮得如同四根短小的石柱,稳稳地支撑着身体,透着一股“任你如何推拉,我自岿然不动”的憨劲。
它们顶着一颗与身体比例略显失调的硕大脑袋,脑袋后方的扇形骨质颈盾格外醒目,几乎遮盖了它们粗壮有力的颈部以及部分肩部,高耸的鼻子酷似现代的犀牛,嘴巴则是坚硬的鹦鹉嘴形状,格外显眼,偶尔发出的叫声悠长而洪亮,如同驴鸣一般,在广阔的草原上久久回荡。
“想必各位在会前,都已经看过我们提前分发的相关材料了。”林一洲举起手中的一份文件,语气逐渐变得凝重,“目前白垩纪的恐龙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亟待我们的救助。尽管我们已经掌握了成熟的时空穿越技术,能够派遣人员赶赴白垩纪前线,但在正式派遣医疗队出发前,我们认为,先开展一场白垩纪与二十一世纪的跨时空对话,让前线科考队与后方专家团队充分交流信息,是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的。”
话音刚落,全息投影的画面便随之切换。
只见几只身形矫健的似鸵龙背上骑着龙山人,飞速掠过悠闲觅食的原角龙群,它们身后还跟着几头体型更为庞大的绘龙,绘龙背上驮着大型的木制板车,正慢悠悠地跟在队伍后方。
这些看似充满蛮荒力量的远古巨兽,在龙山人的驯化下,却变得格外温顺乖巧:有的像现代勤恳劳作的老黄牛般,默默承担着负重的任务;有的则似矫健的马儿般,载着龙山人在草原上奔驰,它们皆在一头体型稍大、看似领头的“龙头龙”带领下,缓缓地在草原上啃食着鲜嫩的牧草。
英国科学家威尔逊·大卫率先站起身发言,他的语气中满是对中国时空科考技术的赞许:“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参与此次重要的会议,我由衷钦佩中国科学家在时空科考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根据我们英国科研团队的研究发现,中生代恐龙蛋的化石中含有大量的铱元素,我们推测,这很可能与远古时期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小行星携带的铱物质散落在地球表面有关。”
“您的意思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的元素,导致了恐龙的疾病?”赵教授问道。
美国科学家埃尔森·皮诺紧接着站起身,补充道:“我们美国的科研团队在墨西哥湾区域的地质层中,也发现了大量的铱元素。我们认为,这些含有铱元素的物质坠入地球后,逐渐融入到了地球的水体之中,随后被地球上的植物所吸收。而恐龙在食用了这些含有铱元素的植物后,便引发了肠胃疾病,同时还导致了身体免疫能力的下降,这或许就是恐龙出现异常的原因之一。”
这时,德国女科学家鲁道夫·辛拉夹着一个厚厚的记录本站起身,她走到播映员身边,将一份带有详细影像资料的存储器递了过去。很快,一个巨大的原角龙胃部三维模型出现在全息投影中,模型还在不断缓慢转换角度,以便在场众人能够清晰地看到胃部的每一处细节。
“我非常幸运,能够在此次会议中获得研究白垩纪恐龙的第一手资料。”德国的生物学家鲁道夫·辛拉指着投影中的胃部模型,语气严谨地解释道,“根据我们德国科研团队以往发掘恐龙化石的经验来看,在许多恐龙化石的胃部部位,往往会发现很多被磨得光滑圆润的小石头。像蜥脚类恐龙这样的庞然大物,正是有了胃石这个‘秘密武器’,才能够消化每天吞吃下的成吨植物。结合此次白垩纪恐龙出现的发病症状,我们推测,恐龙的消化道很可能出现了问题。”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赵教授点称是。
“我们美国的科研团队,也在多具蜥脚类恐龙化石的腹腔部位发现了胃石的存在。”美国科学家乔治·丹接过鲁道夫·辛拉的话头,继续说道,“这一发现说明,无论是体型庞大如小山的蜥脚类恐龙,还是体型小巧如家中猫咪的鹦鹉嘴龙,它们在消化食物时,都依赖胃石的辅助。而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此次出现异常状况的恐龙,大多是龙山人人工喂养的个体,这更印证了消化系统的健康,对恐龙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