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催命恶鬼,临行谢礼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老刑字数:2098更新时间:25/09/17 03:55:12
    “老子知道军令如山!”

    樊哙吼了一嗓子,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目光却不由自主地瞟向了刚刚占领的粮仓。

    那里面,黄澄澄的稻米、成捆的干鱼、还有不少腌菜肉干,堆得像小山一样,显然是附近倭寇军队的重要命脉。

    一个念头,瞬间劈入樊哙那看似莽撞实则不乏战场狡黠的脑海。

    “他奶奶的!”

    他猛地一拍大腿,咧嘴笑了起来,露出两排白森森的牙齿,显得有几分狰狞,“不让痛快杀人了,咱也不能让他们好过!儿郎们!”

    他转身对着麾下那些同样面露不解的将士们吼道:“都听见了!陛下仁德,让咱们撤军!但咱们也不能白来这一趟!把这些粮草,能搬走的,全给老子装上船!一颗米都不许落下!”

    “那…搬不走的呢?”

    一个校尉下意识问道。

    “搬不走的?”

    樊哙眼睛一瞪,声音陡然提高,充满狠厉,“全给老子烧了!点火!烧!一粒米,一条鱼干,一片腌菜叶子都不准给倭寇留下!让他们饿肚子去!”

    他越想越觉得这主意妙极,继续咆哮着下达补充命令:“还有!传令各队!撤离的时候,眼睛都给老子放亮点!遇到倭寇的粮仓,烧!看到他们地里还没收的庄稼,烧!碰上他们晾晒鱼干的架子,也给老子烧!咱们走了,也得让村野治保和那狗屁天皇知道,得罪咱大汉的下场就是啃泥巴!”

    军令如山倒,汉军士卒们立刻从撤退的郁闷中找到了发泄口。

    刚刚到手的粮仓瞬间被泼上火油,点燃了引火之物。冲天的火焰腾起,贪婪地吞噬着那些宝贵的粮食,散发出焦糊的米香和肉香,混合着浓烟,令人窒息。

    与此同时,分散在山口地区各处的汉军小队,如同散播灾厄的火焰使者,开始严格执行这道“焦土政策”。

    一座座粮囤被点燃,一片片临近成熟的稻田陷入火海,甚至连一些疑似为军队提供补给的小渔村也遭了殃。

    狼烟四起,哭嚎遍野,整个山口地区仿佛陷入了一场巨大的烧烤盛宴。

    樊哙父子最后一批登船,老将军看着海岸线上无数股升腾翻滚的浓烟,叉腰仰天大笑,声震海面:“哈哈哈!痛快!真他娘的痛快!让这帮倭贼喝西北风去吧!看他们还拿什么跟陛下叫板!”

    这支如同烈火旋风般席卷山口的汉军,在离去时,留下了一片彻底的饥馑和绝望。

    樊哙的“焦土之策”,是对倭寇战争潜力最直接、最残酷的打击,其造成的直接损失和后续的社会动荡,远比在战场上歼灭几个军团的影响更为深远。

    这份“临别厚礼”,充满了屠夫般的粗暴和实效。

    ——

    京都外围,一处隐秘的山林据点。

    空气仿佛都凝结了。绣衣使者指挥使郑茂,如同石雕般静立,指尖缓缓划过那份冰冷的撤退命令。

    即便是他这颗早已被无数阴谋和杀戮磨砺得坚硬如铁的心,也泛起了一丝极细微的波澜。

    撤退?

    意味着这场深入倭国心脏、翻云覆雨、将恐怖深深植入敌人骨髓的隐秘战争,即将告一段落。

    成果斐然,但郑茂觉得,还不够完美,还差最后一笔浓墨重彩的勾勒,才能为这场死亡交响乐画下最恰当的休止符。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身前几名如同影子般肃立的心腹千户。

    这些人眼神冷漠,呼吸轻微,等待着指令。

    “陛下有令,全军撤离。”

    郑茂的声音一如既往,平稳得没有一丝起伏,像是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小事。

    众人沉默,如同冰冷的武器,他们太了解自己的指挥使了。

    果然,郑茂继续道,语速不快,却字字带着冰冷的杀意:“撤离之前,尚有最后一桩小事。”

    “京都及畿内要地,那些我们已掌握确凿罪证、或对倭寇行政运转、物资调配、情报传递至关重要的基层官吏、税吏、仓廪小吏、低级军需官的名录,尔等早已熟记。”

    他微微停顿,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寒光一闪:“今夜,执行最终清除。要求:迅捷、寂静、彻底。现场布置,要像仇杀,像意外,像劫财,或者让他们人间蒸发。”

    “要在我们离开之后,让无端的恐惧继续发酵,让猜忌的毒蔓疯狂生长,让倭寇本就摇摇欲坠的行政脉络,彻底崩断。”

    “这,是告别之礼,亦是最终审判。”

    没有多余的废话,一众绣衣使者们躬身领命,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散去,融入浓重的夜色。

    这一夜的京都及其周边,再次被无声的死亡阴影所笼罩。

    但与之前制造大规模恐慌的袭击不同,这一次的“审判”精准而高效。

    一名负责向前线调度军粮的吏员被发现悬梁于自家书房,现场留有疑似“悔罪遗书”;一名掌握各地传驿线路的低级军官深夜醉酒,“失足”跌入护城河溺毙;一名知晓多家贵族隐秘勾结情况的文书官宅邸莫名燃起大火,全家老少“无一幸免”;甚至一名负责看守某处秘密仓库的哨官,连同他麾下一个小队,在换防途中“遭遇山匪”,全体“殉职”!

    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孤立的事件,在同一个夜晚,如同精准的手术刀般,切断了倭国统治机器上无数细微却关键的“毛细血管”。

    绣衣使者们如同最高明的暗夜艺术家,用死亡和恐惧作为颜料,完成着最后的作品,然后悄无声息地褪去,向着预定的撤离点汇集。

    当黎明再次降临,这些分散却密集的“意外”消息通过各种渠道汇聚到京都那些惊魂未定的公卿贵族耳中时,所引发的恐慌是空前的、渗透骨髓的。

    这不再是外部的无差别恐怖袭击,而是来自内部阴影的精准清理!

    人人自危,互不相信,整个官僚体系陷入瘫痪般的停滞和混乱。

    郑茂这最后一夜的“审判”,如同一根毒刺,深深扎入了倭国的心脏,其造成的瘫痪和内部瓦解,远比明面上的战争更为致命。

    这份“临别赠礼”,阴险、精准,且遗祸无穷,让倭国的官吏系统彻底陷入瘫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