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遵命撤兵,亦能震慑倭寇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老刑字数:2121更新时间:25/09/17 03:55:12
    博多湾,汉军临时营寨。

    项轩看着手中的撤退命令,年轻英武的面庞上笼罩着一层寒霜。

    他这边形势最好,港口稳固,进退自如,水陆皆占优势,倭寇已被压制得不敢出头。

    此刻撤退,如同宴席最高潮时被强行离席,憋屈至极。

    “将军,难道我们就这么…走了?”

    身旁的部将语气愤懑,“倭寇怕是以为我们力竭胆怯了!日后岂不更猖狂?”

    项轩沉默着,指节因用力握着军令而微微发白。

    陛下之命不可违,但军心士气亦不可堕!

    他目光扫过营外那片他们浴血奋战夺来的滩头,以及远处若隐若现的倭寇哨卡,一个大胆而狡黠的计划瞬间成型。

    “走,当然要走。”

    项轩缓缓开口,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陛下命我等撤退,可没说不准‘自卫还击’。咱们得走得风风光光,让倭寇‘夹道欢送’!”

    他立刻召来副将,低声吩咐如此这般,细节一一交代清楚。

    翌日上午,一队汉军士兵照常外出执行“最后一次巡逻”,行进路线“恰好”经过一处倭寇前沿哨卡。

    双方士兵隔着一箭之地,互相警惕地注视着。

    气氛紧张,一触即发。

    突然,一名汉军士兵“脚下不慎”,将一块石头“恰巧”踢飞,精准地砸在了一名倭寇哨兵的脚面上。

    “八嘎呀路!汉狗!你找死!”

    那倭寇哨兵吃痛,本就神经高度紧张,受此“挑衅”,顿时勃然大怒,骂骂咧咧地冲过来用力推搡那名汉军士兵。

    汉军士兵立刻“据理力争”,声音洪亮:“明明是你自己撞过来的!怎敢恶人先告状!”

    口角迅速升级,双方士兵立刻围拢过来,互相推挤、叫骂,情绪越来越激动。

    就在这混乱之际,一名汉军士兵突然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踉跄倒地,众人看去,只见其手臂上赫然插着一支黝黑的手里剑,鲜血瞬间染红了衣袖。

    “倭寇放暗器!他们下黑手!”

    汉军队伍中立刻有人惊怒大喊。

    “卑鄙无耻!保护同袍!”

    “杀光这群背信弃义的倭贼!”

    早已准备多时的汉军士兵瞬间“群情激愤”,无需更多命令,刀剑出鞘,弓弩上弦!

    项轩“恰好”率亲卫“巡营”至此,看到“受伤”倒地的士兵和“激动愤慨”的部下,他顿时“勃然变色”,虎目圆睁,拔出佩剑直指倭寇:“大胆倭奴!竟敢伤我士卒!欺人太甚!儿郎们,随我杀!给他们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

    一场“被迫自卫”的激烈冲突瞬间爆发。蓄势已久的汉军如同出闸猛虎,战术配合娴熟,对着那些完全懵掉、仓促应战的倭寇发动了排山倒海般的攻击。

    箭雨精准覆盖,刀盾手正面冲击,长枪手侧翼突刺。

    战斗毫无悬念。倭寇这处哨卡兵力本就不多,又毫无准备,瞬间被淹没在汉军愤怒的“反击”浪潮中。

    不到两刻钟,战斗结束,倭寇死伤数百,哨卡被夷为平地,熊熊燃烧。

    项轩站在废墟和尸体中间,手持滴血的长剑,依旧“余怒未消”,对左右喝道:“哼!区区倭寇,也敢窥伺天威,暗施冷箭!今日略施薄惩,以儆效尤!收拾战场,带上咱们的‘伤员’和战利品,撤退!”

    他率领部队,押着少数俘虏,扛着缴获的武器旗帜,军容整肃,浩浩荡荡地撤回船上。

    整个过程,汉军“师出有名”,“占尽道理”,打得“漂亮”,歼敌数百,自身“损失轻微”。

    既严格执行了撤退命令,又极大地提振了军心士气,同时狠狠教训了倭寇,在他们心中种下更深的恐惧,使其在汉军撤离后也不敢轻易造次。

    项轩的撤退,充满了年轻将领的锐气、狡黠和强势,他用自己的方式,完美诠释了何为“战胜而回”,给博多湾的倭寇留下了最后一份充满震慑的“厚礼”。

    ——

    对马岛汉军大营,气氛相较于之前的激战稍显缓和,但依旧凝重。

    四路兵马已陆续安然返回,虽带回战果累累,但陛下突然下令全线撤退,还是让诸多将领心中存有疑虑,尤其是那支突然出现、态度暧昧的卫满朝鲜水师,更如同梗在众人喉间的一根刺。

    帅帐之内,刘盈面沉如水,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

    卫满朝鲜的突然介入,打乱了他一举平定倭国的计划,更让他心生警惕。

    一个边陲小邦,何时有了如此胆量和实力,敢来捋大汉的虎须?

    “陈平。”

    “臣在。”

    “朕要知道卫满朝鲜的一切!这个卫满是何来历?其国兵力、粮饷、山川地理、内部派系,与倭国勾连有多深?为何选择此时介入?给朕查,动用一切力量,最快速度报于朕!”

    刘盈的声音冷静而果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诺!”

    陈平领命,立刻安排绣衣使者的精干力量,通过商人、难民、乃至收买的倭寇降卒等一切可能渠道,全力搜集关于卫满朝鲜的情报。

    情报很快如雪片般汇拢而来。

    刘盈与陈平、贾谊等心腹日夜研判,逐渐勾勒出清晰的图像。

    卫满,原燕国遗民,趁秦末战乱、辽东空虚之际,聚集流民,东渡浿水(今朝鲜清川江),攻灭当地土著政权箕子朝鲜后自立为王。

    高祖刘邦时,因其地处偏远,且当时汉朝初立百废待兴,便采取了羁縻政策,予以册封,承认为外臣。

    实则卫满朝鲜自立性强,且一直有向四周扩张、蚕食汉朝辽东故地的野心。

    此次出兵,绝非什么“藩属护藩属”的道义,纯粹是看到大汉深陷倭国战场,想趁机渔利,抬高自身地位,甚至可能想与倭国瓜分利益,或趁机要挟大汉获取更多好处。

    “并非穿越者…只是利欲熏心之辈。”

    刘盈得出结论,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也好,省了朕许多麻烦。既然他敢挡朕的路,还敢威胁于朕,那这所谓的卫满朝鲜,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一个更大胆、更彻底的战略,在刘盈心中迅速成型——暂缓灭倭,先拔除卫满朝鲜这颗钉子!

    既能消除侧翼威胁,更能获得进攻倭国的跳板和资源,同时震慑周边所有宵小!